close

朋友的媽媽長年為了這個問題 困擾了這麼多年 我想當時的她應該過了治療黃金期!

現在 不知道她女兒 是不是會提早發現問題!

生活是一種態度    

 

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治療 生活能力受影響

  • 中時電子報作者: 邱俐穎╱台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 – 2012年3月20日 上午5:30

中國時報【邱俐穎╱台北報導】

「那時候我連脫褲子,腳都抬不起來,我先生還覺得是我太誇張了!」43歲的夏小姐,8年前雙手手指紅腫、兩邊腳踝發炎,起初還以為是普通關節炎,直到上下樓梯、移車、倒垃圾都舉步維艱,甚至開門、切菜也成問題,才確診為類風濕關節炎,她昨以過來人身分提醒其他病友,有病千萬別拖、應及早治療。

類風濕性關節炎係一種慢性發炎疾病,發病成因仍不明,研判與生活環境、遺傳有關,一開始可能只是指關節對稱紅腫、僵硬,後來可能擴散到身體多個關節,造成變形、行動困難。

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嘉哲表示,美國研究發現導致殘廢的首要疾病就是關節炎,有研究指出,高達1/3患者發病後2年內會離開職場,5至8成在職者也常需請假,顯示關節炎對生計影響甚鉅。

47歲的郭小姐就沒有夏小姐幸運。手指頭明顯彎曲的郭小姐說,自己15年前手指、手腕疼痛,因孩子還小忙著帶小孩,僅斷斷續續在骨科、中醫接受治療,但2年後手關節變形、彎曲,連伸直都困難,只好置換2側手腕關節,但持續疼痛連家事都沒法做,直至5年前才確診。

蔡嘉哲說,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在30歲至50歲間,特別是女性身上,臨床觀察男女比約為1:2,但患者早期誤為是普通關節炎或痠痛,常在其他科別游走,卻找不出原因。

他提醒,若出現疲倦、虛弱無力,早上關節對稱僵硬,特別是手指等小關節出現腫脹、疼痛就要提高警覺,趕緊到風濕免疫科報到,一般來說,紅腫出現的6個月內是治療黃金期,及早治療能降低關節損壞、失能發生機會,生活甚至和正常人無異。

高醫大附設醫院免疫風濕內科主治醫師蔡文展指出,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新長效生物製劑已納入健保給付,每月打1針,預估1年可為病友省下40萬元藥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U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